国家产业重构下的行业阵痛:建筑家居产业链的生存危机与突围警示

国家产业重构下的行业阵痛:建筑家居产业链的生存危机与突围路径


——从房地产周期震荡到企业家悲剧的多维透视

2025上半年,继房地产倒闭潮后,建筑、家居及上下游产业链中,多位企业家因行业震荡选择极端方式离场。这些悲剧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中国经济从“房地产依赖”向“高质量发展”转型过程中,传统产业链被动承压的集中爆发。在国家推动“房住不炒”“双循环”等战略的大背景下,依附地产生长的建筑家居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。

一、行业崩塌的微观切片:五位企业家的坠落轨迹


1. 房地产下行陷入客流与营收双降,资本运作与债务偿付压力形成“双面绞杀”

资本运作的冒进与战略锚定的失衡,居然智家实控人汪林朋的危机,根源在于借壳上市后“重资本腾挪、轻主业深耕”的战略失焦。其主导的借壳上市虽通过复杂股权架构实现资产证券化,却在后续跨领域扩张中埋下隐患——为快速扩大商业版图,企业通过高频关联交易、嵌套式并购涉足地产开发、金融投资等领域,试图以资本运作对冲房地产下行风险,却因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争议、跨界业务与主业协同断层,触发合规审查。更致命的是,并购扩张累计形成的47亿短期债务,与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40.8%的经营颓势形成尖锐对立,当主业(家居卖场)因房地产下行陷入客流与营收双降时,资本运作的合规压力与债务偿付压力形成“双面绞杀”,最终在监管介入与现金流枯竭的困局中失控。

2. 外贸与地产双杀下的实业困局

2025年4月,绍兴金点子纺织董事长毕光钧因轻信中东订单骗局负债4亿,其企业因外贸订单骤减和债务危机陷入瘫痪。这一案例折射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脆弱性——当房地产下行导致国内需求萎缩,外贸市场又遭遇地缘政治冲击时,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瞬间失去生存空间。

3. 工程单依赖的致命伤

西子电梯科技董事长刘文超的坠楼,暴露出电梯行业对房地产工程单的深度绑定。其公司2024年应收账款逾期率高达37%,核心客户房企欠款超5亿元,这种“房企吃肉、配套喝汤”的模式在地产寒冬中彻底失效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虽同比增长22.9%,但新房配套需求仍下降40%以上,传统建材企业的“订单断档”已成常态。

4. 地方财政收缩的连锁反应

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职工董事沈康明的悲剧,源于地方财政收紧导致的项目停工。其主导的市政项目垫资超10亿元无法收回,反映出建筑行业与地方债务风险的深度纠缠。在“严控新增隐性债务”的政策高压下,依赖政府项目的企业现金流迅速恶化,成为转型期最直接的牺牲品。

5. 扩张模式的灰犀牛

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的“低毛利扩张”模式,本质是用业主预付款填补资金窟窿。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在房地产寒冬中彻底崩盘,导致55万家庭装修烂尾和300家供应商欠款。这一案例揭示了家装行业“高杠杆、低周转”模式的致命缺陷——当新房销售腰斩,存量房翻新的微利根本无法支撑激进扩张。

二、国家产业重构的宏观逻辑:房地产退潮与产业链洗牌

1. 政策驱动的房地产模式切换

自2016年“房住不炒”定调以来,房地产行业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产品为王”。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首次将“好房子”写入国家战略,推动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、四层及以上必须配备电梯等硬指标落地。这种政策转向直接冲击了传统建筑家居企业——当房企将资源集中于高端项目时,低端配套供应商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殆尽。

2. 城镇化路径的根本性转变
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城镇化从“增量扩张”转向“存量提质”。这意味着城中村改造、危旧房更新等“城市修补”工程将成为新增长点,但传统房企和建筑企业的“大拆大建”模式难以为继。例如,广州天河奥体新城保障性住房项目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,现场作业减少80%,倒逼建材企业向绿色化、工业化转型。

3. 金融监管的全面收紧

“三道红线”“贷款集中度管理”等政策持续挤压房企融资空间,进而传导至上下游。2024年百强房企净利润均值仅4.2亿元,头部房企开发业务毛利率跌破10%,直接导致工程款拖欠加剧。这种“资金绞杀”形成链式反应:房地产商拖欠建筑企业→建筑企业拖欠供应商→家居企业现金流断裂,最终酿成靓家居式的崩盘。

4. 合规高压下的行业净化

行业反腐与上市合规调查(如汪林朋涉借壳争议)成为常态。2025年已有红星美凯龙车建新、富森美刘兵等多位家居巨头实控人被留置,监管风暴与经营压力形成双重绞杀。这种“刮骨疗毒”式的整顿,本质是国家推动行业出清落后产能、建立健康生态的必要手段。

结语:阵痛中的产业新生

五位企业家的悲剧,是房地产退潮后传统产业链集体失速的缩影。深层问题在于:传统企业若将资本运作视为对抗周期的“捷径”,而非通过主业升级(如家居卖场的场景化服务、供应链效率优化)夯实抗风险根基,终将在合规审查与债务压顶的双重冲击下失速。


在国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大趋势下,建筑家居行业必须告别“躺着赚钱”的旧逻辑,主动拥抱绿色化、工业化、数智化转型。正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的,未来城市发展将更注重“人、产、城”融合,这既意味着挑战,也孕育着新机遇。唯有打破路径依赖,重构生存逻辑,行业才能在阵痛中浴火重生,避免更多“跳楼潮”。


5.jpg

联系我们,让管理更高效

咨询热线:400 0878 097

关注微信

扫描二维码,进入赛思软件公众号
Copyright © 2016 广东赛思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4062080号[百度统计]
电 话:0769-88054599 售后电话:13717179613 后台管理 | 【网站地图】【GMAP
提交需求
联系我们
您好,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

致电赛思

销售:400-0878-097

售后:0769-88054599

公 众 号
扫码关注留言
返回顶部
免费咨询
在线客服
提交需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