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居行业低谷期,每一位从业者都在经历挑战与思考。居然之家创始人的遭遇令人痛心,这不仅是个人的不幸,更折射出整个行业在剧变中的挣扎。
一、从居然之家事件,看透家居行业的6大深层困局
1. 太依赖房地产,根基不稳
家居行业长期是房地产的“影子”,新房销售、二手房交易直接决定需求。如今房地产深度调整,市场总量跟着收缩,日子自然难捱。
2. 传统卖场模式不灵了
靠位置等客流、收租金扣点的“坐商”模式,挡不住流量分散的冲击。线上电商、整装公司、社区店分走大批客户,卖场租金高、空置率上升,品牌商和消费者都扛不住。
3. 产品没新意,陷入价格战
多数企业产品设计雷同、功能相近,只能拼低价。对年轻人想要的个性化、智能化、环保化需求,反应慢了半拍。
4. 运营效率低,成本压垮人
供应链长、中间环节多,库存和资金周转成难题;设计、生产、物流等环节数字化不足,决策滞后;大型卖场、工厂的重资产模式,在下行期成了沉重负担。
5. 消费者变了,老办法跟不上
装修前先在线上查攻略、找案例,不再单靠逛卖场;想要沉浸式体验、一站式服务,对设计、送装、售后的要求也更高了。
6. 消费信心弱,花钱更谨慎
经济增速放缓,大家对家居这类大件消费更理性,非必需的支出会先“砍一刀”。
二、家居行业转型,从这7条路突围(物流供应链是关键抓手)
1. 跳出房地产,找新市场
盯着旧房翻新、局部改造、精装房软装等存量需求,开发适老化、儿童家居、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,甚至试试家具回收、翻新的循环模式。
2. 渠道要多元,线上线下拧成一股绳
线上做内容、搞直播,线下建体验店、社区店,用VR看样、在线设计工具拉近距离;多和整装公司、设计师合作,大型卖场也可转型“家居生活Mall”,加些餐饮、娱乐业态。
3. 产品和品牌,得有自己的“杀手锏”
要么在设计、功能(比如智能收纳)、材料(环保新材料)上做出差异,要么聚焦细分品类做到极致,要么延伸成“全屋解决方案”;同时讲好品牌故事,和用户建立情感连接。
4. 全链条数字化,效率提上来
生产端搞柔性制造,小批量、多品种也能快速响应;用大数据分析需求、预测趋势;门店和设计环节多上数字化工具,甚至搭建行业互联平台,打通设计、制造、物流全链路。
5. 供应链优化:物流人能大显身手的地方
- 建“统仓共配”中心:联合品牌商、卖场共享仓储和配送资源,直接降成本、提时效,“最后一公里”送装一体是核心。
- 搞精益物流:用物联网、AI优化仓储、路线和装载率,让全流程透明可追踪。
- 推绿色物流:用环保包装、新能源车,既降碳又省钱。
6. 服务升级,把“送装”做成竞争力
家居行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“送装难”。建一支专业、标准化的送装团队,做好售后维修、退换货,把全流程体验打造成壁垒,这会是物流端的核心优势。
7. 模式创新,多试试新玩法
比如家具租赁、软装定期更新的订阅制,品牌直接触达消费者的DTC模式,甚至和家电、艺术品牌跨界合作,创造新场景。
行业低谷期,正是洗牌时。供应链效率高、服务体验好的企业,才能穿越周期成为领跑者。物流作为连接制造与消费的命脉,你的决策,就是企业抗风险的底气。如果想深入聊某个环节,随时可以继续交流。